西乡塘区各校(园)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

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,增强师生垃圾分类意识,近日,南宁市西乡塘区各中小学、幼儿园相继开展垃圾分类系列宣传教育活动,为师生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“绿色假期礼”。
第十八中学利用学校晨会时间,开展“爱南宁 爱分类”的主题宣传活动,会后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主题班会,将“无废文化”融入日常教育教学,引导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,让绿色环保走进学生的生活。
位子渌小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班会课,各班组织学生分享分类心得、整理班级可回收垃圾,并布置暑假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作业,将理论学习延伸至生活实践。
中尧路小学借助主题班会的契机,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暑假前最后一课活动。主题班会上,老师们通过趣味动画、生动案例和互动问答,详解垃圾分类意义、四类垃圾区分及资源循环重要性,并鼓励学生暑假坚持分类、带动家人参与环保,还以“垃圾分类不放假”实践作业为载体,号召大家争当“环保小先锋”。
万秀小学开展垃圾分类暑假前最后一课活动。课堂上,老师们借助动画短片,直观展示垃圾混合处理的危害,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分类的重要性,随后,通过PPT详细讲解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、区分方法及投放要点。互动环节中,同学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和知识问答,现场气氛热烈。
北际路小学开展 “爱南宁,爱分类”垃圾分类主题班会活动。班会课上,老师们借助生动有趣的视频和游戏,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、南宁本地垃圾分类的标准以及各类垃圾的投放方法。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,踊跃回答问题,现场气氛热烈。此外,老师们还结合日常生活场景,通过小游戏、知识问答等形式,加深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。
秀灵学校向全体学生家长发放《致家长的一封信》,详细阐述了垃圾分类的意义、南宁市分类现状及家庭实践要求。同时,通过班级微信群等方式推送垃圾分类知识,积极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、共同实践,充分发挥“教育一个孩子、影响一个家庭、带动一个社区”的辐射效应,号召家长争当垃圾分类的践行者、宣传员和监督员。
屯渌小学开展垃圾分类暑假前最后一课活动,教师通过图片、视频回顾垃圾分类标准,结合校园常见垃圾开展问答。同学们分组将模拟垃圾卡片投入对应垃圾桶,在限时竞赛中快速掌握“可回收物”“厨余垃圾”“有害垃圾”“其他垃圾”的分类规则,现场气氛热烈。此外,同学们认真聆听了老师关于垃圾分类暑期实践作业的要求,纷纷表示将在暑期积极参与家庭和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,让其融入家庭生活。
衡阳西路第一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暑假前最后一课活动。活动中,老师通过互动问答、分享环保故事等形式,向孩子们传授垃圾分类知识。孩子们积极响应,很快学会区分可回收、有害、厨余和其他垃圾,还立志当“环保小达人”。
衡阳西路第二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暑假前最后一课活动。活动中,老师播放动画短片,结合常见物品讲解分类知识,并设置互动游戏,孩子们手持垃圾卡片,将其准确投入对应模拟垃圾桶。此外,幼儿积极分享家庭垃圾分类经验。此次活动巩固了幼儿分类知识,助力孩子们在假期带动家庭践行垃圾分类,让环保理念持续传递。
衡阳西路第三幼儿园开展“生活垃圾分类”游戏,幼儿们全神贯注地投入游戏中,小小的双手将卡片准确分类投放,寓教于乐的方式加深了幼儿们对“垃圾分类”的知识理解。
明秀东路第一幼儿园的老师们组织幼儿们手绘垃圾桶,并让幼儿们通过手绘图了解垃圾分类知识,加深了幼儿们对垃圾分类的了解。
可利大道第一幼儿园的幼儿们身着用废旧材料制作的“环保时装”,上演《垃圾怎样分类》音乐情景剧,生动演绎废纸、塑料瓶等如何通过分类变废为宝。这场充满童趣的活动,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。
南宁市教育系统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用画笔绘制“爱护绿城南宁”手抄报,这一活动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,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孩子们的环保启蒙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鲁班路幼儿园组织亲子制作垃圾分类手工模型活动,家长与孩子利用废旧材料共同创作,制作过程中,家长耐心讲解,孩子积极参与,既增强了亲子互动,又提升了环保意识。
北大路幼儿园的老师们化身“分类小导师”,向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,鼓励孩子们争当“环保小卫士”,为绿色南宁贡献力量。
新阳路幼儿园利用垃圾分类图表,组织孩子们学习垃圾分类知识,并进行了趣味十足的“垃圾回家”互动游戏,让孩子们在欢乐游戏中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,为创建绿色文明家园贡献小小力量。
南宁市第二幼儿园永新分园通过垃圾分类情景剧的活动形式,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种类的垃圾,学习如何正确分类,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。
坛洛镇中心幼儿园开展“邕有分类,‘坛’启童行”的主题活动,学校老师带领幼儿们来到学校垃圾分类宣传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,提升幼儿们的垃圾分类意识。
来源:西乡塘区教育局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